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山乌桕根

山乌桕根

《中药大辞典》:山乌桕根

药材名称山乌桕根

拼音Shān Wū Jiù Gēn

出处《陆川本草》

来源大戟科植物乌桕。秋后采。

原形态乌桕,又名:红乌桕

乔木或灌木,高3~5米。枝条灰黑色,具小点状皮孔。单叶互生;纸质;椭圆状卵形,长3~10厘米,宽2~5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基部钝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叶柄长2~7.5厘米,顶端有2腺体。花单性,雌雄同株;总状花序顶生,密生黄色小花;雌雄花同在一花序上,但有时仅具雄花,无花瓣及花盘;雄花7朵聚生于苞腋内,苞片卵形,先端锐尖,每侧各有腺体1,萼杯状;雄蕊2,很少有3枚者;雌花生于花序的近基部,萼3,三角形,子房卵形,3室,柱头3裂,向外反卷。蒴果室背开裂;种子近球形,外被蜡层。花期4~6月。果期7~8月。

本植物的叶(山乌桕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于平原、丘陵、山地的疏林或灌丛中。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贵州、湖南、江西、浙江等地。

性味《陆川本草》:"苦,寒,有微毒。"

功能主治利水通便,去瘀消肿。治大便秘结,白浊,跌打损伤,蛇咬伤,痔疮,皮肤湿痒。

①《陆川本草》:"去瘀,消肿,通便,清肠胃。治跌打损伤,大便热结,毒蛇咬伤。"

②《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治蛇伤,疮痈,皮肤湿痒,理跌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鲜者1~2两);或捣汁饮。外用:捣敷或煎汤洗。

复方①治大便秘结:山乌桕根一两。用水煎服。

②治白浊:山乌桕根须一两,猪肉二两。用水煎服。

③治蛇咬伤:山乌桕根一两,枫木叶二两。共捣烂,用糯米水四两,调匀,取汁服。渣敷患处四周。

④治毒蛇咬伤:山乌桕一至二两,黑面叶一至二两。用水煎,冲酒服。

⑤治痔疮及皮肤湿痒:山乌桕根、铺地粘、金银花各适量。用水煎洗患处。(选方出《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山乌桕根

药材名称山乌桕根

拼音Shān Wū Jiù Gēn

英文名Root of Moutain Tallowtree

别名山柳山柳乌桕、红心乌桕

出处出自《陆川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山乌桕的根及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pium discolor (Champ.ex Benth.)Muell.Arg.[Stillingia discolor Champ.exBenth.]

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乌桕落叶乔木或灌木,高达10m。小枝灰褐色,有点状皮孔。叶互生;叶柄长2-7.5cm,顶端有腺体2;叶片纸质,椭圆状卵形,长3-10cm,宽2-5cm,全缘,下面粉绿色;侧脉8-12对。穗状花序顶生,长4-9cm;单性,雌雄同序,无花瓣及花盘;雄花花萼杯状,先端不整齐齿状裂,雄蕊2,极少3;雌花生在花序的近基部,萼片3,三角形,于房卵形,3室,花柱3,基部合生。蒴果球形,黑色,直径1-1.5cm;种子近球形,长4-5mm,直径3-4mm,外被蜡层。花期4-6月,果期6-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平原、丘陵、山地的疏林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不详。果实和种子外周的固形脂含多种脂肪酸,中有肉豆蔻酸1.7%,棕榈酸46.8%,硬脂酸2.O%,油酸46.4%,亚油酸3.1%。茎含蒲公英赛醇、?-谷甾醇、并没食子酸。

性味苦;寒;有微毒

归经脾;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利水通便;消肿散瘀;解蛇虫毒。主大小便不通;水肿;腹水;白浊;疮痈;湿疹;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各家论述1.《陆川本草》:去瘀,消肿,通便,清肠胃。治跌打损伤,大便热结,毒蛇咬伤。2.《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治蛇伤,疮痈,皮肤湿痒,理跌打。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驴蹄

    《中药大辞典》:驴蹄药材名称驴蹄拼音Lǘ Tí出处《纲目》来源为马科动物驴的蹄。功能主治《纲目》:"悬蹄烧灰敷痈疽,散脓水;和油敷小儿解颅,以瘥为度。"复方①治肾脏风毒,

  • 湖广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湖广草药材名称湖广草别名佛光草、小灯台、荔枝肾来源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蔓茎鼠尾Salvia substolonifera Stib.,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晒干。性味微苦、辛,平。功

  • 白背叶根

    《中药大辞典》:白背叶根药材名称白背叶根拼音Bái Bèi Yè Gēn别名白膜根、白朴根(《岭南草药志》),野桐根(《闽南民间草药》)。出处《岭南草药志》来源为大戟种植

  • 柿根

    《中药大辞典》:柿根药材名称柿根拼音Shì Gēn别名狐柿子根皮(《疡医准绳》),柿子根(《重庆草药》)。出处《纲目》来源为柿科植物柿的根或根皮。9~10月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柿

  • 马铃根

    药材名称马铃根拼音Mǎ Línɡ Gēn别名自消容、凸尖野百合来源豆科大猪屎豆Crotalaria assamica Benth.,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性味淡

  • 黄瓜霜

    药材名称黄瓜霜拼音Huánɡ Guā Shu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果皮和朱砂、芒硝混合制成的白色结晶性粉末。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cumis satiuus L.采收和储藏:将成熟的

  • 午时茶

    药材名称午时茶拼音Wǔ Shí Chá来源加工品。原料:苍术、柴胡、防风、枳实、前胡、山楂、川芎、羌活、陈皮、藿香、六神曲、连翘、甘草、白芷各1两,桔梗、苏叶、厚朴、麦芽各1.5两

  • 紫花堇菜

    药材名称紫花堇菜拼音Zǐ Huā Jǐn Cài别名地黄瓜、黄瓜香、肾气草来源堇菜科紫花堇菜Viola grypoceras A. Gray,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长江流域。性味微苦,凉。功能

  • 狗胆

    《中药大辞典》:狗胆药材名称狗胆拼音Gǒu Dǎn出处《本经》来源为犬科动物狗的胆。性味苦,寒。①《本经》:"平。"②《药性生论》:"味苦,有小毒。"③《玉楸药

  • 栘依

    药材名称栘依拼音Yí Yī别名酸多李皮、多衣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栘依的茎皮及叶。初春取皮,晒干。原形态常绿乔木,高5~10米。小枝粗壮,幼时有黄白色绒毛,渐脱落,红褐色或紫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