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山铁树叶

山铁树叶

《中药大辞典》:山铁树叶

药材名称山铁树叶

拼音Shān Tiě Shù Yè

别名剑叶木、乌猿蔗

出处《广西中草药》

来源龙舌兰科植物铁树。全年可采。

原形态常绿灌木。叶互生,聚生于茎顶;叶片披针形,革质;无叶柄。花两性,成顶生的圆锥花序;小花具细弱的花柄,基部有膜质小苞片3枚;花冠管状,裂片6;雄蕊6,花丝丝状,花药背着;子房3室。浆果球形。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栽培或野生。分布广西、广东、云南、台湾等地。

性味味甘淡,性平,无毒。

功能主治止血。治咳血、吐血、衄血,大小便出血,哮喘,痢疾,小儿疳疾,跌打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鲜者1~5两)。外用:捣敷。

注意孕妇慎服。

复方①治大小便出血:鲜山铁树叶五两。煎汤,白糖调服。

②治咳血、吐血、衄血:山铁树五两,龙芽草、白茅根各二两。水煎,日分二次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山铁树叶

药材名称山铁树叶

拼音Shān Tiě Shù Yè

英文名Leaf of Cambodia Dracaena

别名剑叶木、乌猿蔗

出处出自《广西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舌兰科植物小花龙血树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Pleomele cambodiana(Gagnep.)Merr.et Chun]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切碎,鲜或晒干。

原形态铁树,常绿灌木。高3.5-4m。叶簇生于分枝顶部;无柄;叶片线状披针形,长30-50cm,宽1.2-4cm,先端长渐尖,具锐尖头,基部抱茎;中脉不明显。圆锥花序长达2m,有极多分枝;花黄色,长约8mm,通常3-5(-10)朵簇生于花序分枝的每一节上;有极短花梗;花被管短,裂片披针形,长约6mm;雄蕊6,短于花被;子房椭圆形,长约3.5mm,花柱长3mm。浆果球形,具种子1颗,或三棱状卵形而有3颗种子。花期5-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密林中或栽于庭园。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叶折曲,边缘向背面反卷,上部常纵裂开,展平后呈细长条形或剑形,长30-90cm,宽1.5-5cm。两面黄棕色或棕绿色,半革质,中脉稍厚,不突起,密被纵条纹,先端细尾尖,下部略变窄而基部抱茎,全缘。质韧,不易折断。气微,味辛、微麻。

性味甘;淡;凉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止咳平喘。主咯血;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跌打损伤;哮喘;痢疾;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鲜者30-150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广西中草药》孕妇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竹实

    药材名称竹实拼音Zhú Shí别名竹米(《本草别说》)。出处《本经》来源为禾本科竹类植物的颖果。功能主治①《本经》:"益气。"②《物理小识》:"下积。

  • 一皮草

    《中药大辞典》:一皮草药材名称一皮草拼音Yì Pí Cǎo出处《峨嵋药植》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扭瓦韦的全草。5~8月连根拔起全草,洗净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不及40厘米。根状茎粗

  • 小三叶耳蕨

    药材名称小三叶耳蕨拼音Xiǎo Sān Yè ěr Jué英文名Hancock's Shield Fern别名蛇舌草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小三

  • 丝棉木

    《中药大辞典》:丝棉木药材名称丝棉木拼音Sī Mián Mù别名白皂树(《中国树木志略》),明开夜合(《河北习见树木图说》),桃叶卫矛(《中国树木分类学》),白杜(《中国高等植物图

  • 多花猕猴桃茎叶

    药材名称多花猕猴桃茎叶拼音Duō Huā Mí Hóu Táo Jīnɡ Yè别名红蒂砣来源药材基源:为猕猴桃科植物阔叶猕猴桃Actinidialatifolia(Gardn.etChamp.)Mer

  • 巴掌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巴掌草药材名称巴掌草别名千灵丹来源兰科兜兰属植物同色兜兰Paphiopedilum concolor Tang et Wang,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性味辛,

  • 毛木通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木通药材名称毛木通拼音Máo Mù Tōnɡ来源毛茛科毛木通Clematis buchananina DC.,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辛、苦,凉。功

  • 长年兰

    药材名称长年兰拼音Chánɡ Nián Lán别名带血独叶一枝枪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独花兰的假鳞茎和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angnienia amoena Chien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

  • 虾子草

    药材名称虾子草拼音Xiā Zǐ Cǎo别名红虾子草(《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茜草科植物纤花耳草的全草。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原形态一年生纤弱披散草本,高约15~40厘米。茎秃净,干

  • 李根皮

    《中药大辞典》:李根皮药材名称李根皮拼音Lǐ Gēn Pí别名甘李根白皮(《金匮要略》)。出处《别录》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李根皮的韧皮部。性味苦咸,寒。①《别录》:"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