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斑鸠占叶

斑鸠占叶

药材名称斑鸠占叶

拼音Bān Jiū Zhàn Yè

别名战骨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狐臭柴和黄毛豆腐柴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mna puberula Pamp.Premna fulua Craib.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1.狐臭柴,直立或攀援状灌木至小乔木,真株高1- 3.5m 。幼枝被柔毛,老枝无毛,黄褐色至紫褐然。单叶对生;叶柄长1-4cm,叶片纸质或坚纸质,长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卵形,基部楔形、宽楔形至近圆形,全缘或上部有波状深齿、锯齿或深裂,先端急尖至尾状尖,两面近无毛或疏生短柔毛。聚伞花序组成塔形圆锥花序长4-14cm,宽2-9cm,无毛至疏被柔毛,具披针形或线形苞片;花萼杯状,长 1.5-2.5mm,外面被短毛和黄色腺点,先端5汪裂,裂齿三角形,齿缘有纤毛;花冠淡黄色,有紫色或褐色条纹,4裂,二唇形,上唇1裂片,圆形,下唇3裂,外面密被腺点,喉部有数行较长的毛,花完管长约4mm;雄蕊4,二强,伸出花冠外;子房圆形,先端有腺点。核果倒卵形,紫色至黑色,有瘤突萼宿存。花、果期5-8月。 生于海拔700-1800m的山坡路边丛林中。分布于陕西、甘肃、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2.黄毛豆腐柴,本种与狐臭柴的主要区别是:幼枝、叶柄、叶背密被黄色平展长柔毛。聚伞花序排成伞房状;花冠绿白色。 生于海拔500-1200m的常绿阔叶林阴处或路边灌木林中。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 1.生于海拔700-1800m的山坡路边丛林中。 2.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

资源分布:1.分布于陕西、甘肃、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2.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

性味味辛;微甘;性平

功能主治清湿热,解毒,续筋接骨。主水肿;毒疮;水火烫伤;筋伤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草牡丹

    《全国中草药汇编》:草牡丹药材名称草牡丹拼音Cǎo Mǔ Dān别名牡丹藤来源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大叶铁线莲Clematis heracleifolia DC.,以全株入药。夏秋采,切段晒干。性味辛,平

  • 雷公橘

    药材名称雷公橘拼音Léi Gōnɡ Jú来源药材基源:为白花菜科植物雷公橘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pporis membranifolia Kurz.[C.viminea Hcok.f.et T

  • 紫玉簪根

    《中药大辞典》:紫玉簪根药材名称紫玉簪根拼音Zǐ Yù Zān Gēn别名红玉簪花头(《重庆草药》)。出处《品汇精要》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紫玉簪的根茎。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玉

  • 台湾牛奶菜

    药材名称台湾牛奶菜拼音Tái Wān Niú Nǎi Cài英文名root of Taiwan Condorvine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植物的全株。拉丁植

  • 迷迭香

    《中药大辞典》:迷迭香药材名称迷迭香拼音Mí Dié Xiānɡ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迷迭香的全草。5~6月采收。原形态常绿小灌木,高约1~2米,有纤弱、灰白色的分枝,全

  • 树头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树头菜药材名称树头菜拼音Shù Tóu Cài别名四方灯盏来源白花菜科鱼木Crataeva unilocularis Buch.-Ham.[C. re

  • 粘毛黄花菍

    药材名称粘毛黄花菍别名磨盘公来源锦葵科粘毛黄花菍Sida mysorensis Wight et Ar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甘、微辛,平。功能主治清肺止咳,散瘀消肿。支气管炎:鲜全草1两

  • 草泽泻

    药材名称草泽泻拼音Cǎo Zé Xiè来源药材基源:为泽泻科植物草泽泻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isma gramineum Lej.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挖,洗净,晒干。原形态草泽泻,多年生沼生草

  • 《中药大辞典》:铁药材名称铁拼音Tiě出处《本经》来源为一种灰黑色的金属。主要由赤铁矿、褐铁矿、磁铁矿等炼出。由于含碳量的不同,可分为生铁(含碳量在1.7%以上)、熟铁(含碳量在0.2%以下)和钢铁(

  • 梧桐花

    《中药大辞典》:梧桐花药材名称梧桐花拼音Wú Tónɡ Huā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梧桐科植物梧桐的花,夏季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梧桐子"条。炮制筛净泥屑,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