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箭杆杨

箭杆杨

药材名称箭杆杨

拼音Jiàn Gǎn Yánɡ

别名钻天杨白杨树

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箭杆杨的树皮或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pulus nigra L var. thevestina(Dode)Bean[P.thevestina Dode]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剥树皮,晒干;夏季采叶,鲜用。

原形态大乔木,高30-40m。树皮灰白色,较光滑。枝向上直立,树冠塔形狭窄;小枝无毛,圆形。叶互生,较小,阔卵形或菱形,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先端急尖,边缘具钝齿,表面深绿色,背面浅绿,无毛;萌枝叶长宽近相等。葇荑花序,有时出现两性花。蒴果2瓣裂,先端尖,果柄细长。花期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我国华北、西北各地广为种植。

性状性状鉴别 叶皱缩,展平后阔卵形,长4-8cm,宽3-7cm,边缘具细锯齿,并有半透明的狭边;叶长4-8cm,宽3-7cm,叶柄侧扁。气微,味微苦、涩。

树皮呈片状,厚1-2.5mm。外表面粗皮多已除去,淡黄或淡黄棕色,内表面淡黄色,光滑,有细密纵向纹理。断面裂片状。气微,味淡。

性状鉴别 皮解离组织:纤维梭形,胞腔线形,石细胞不规则形,壁厚,壁孔、壁沟明显。

树皮横切面:木栓层多已除去。皮层薄,韧皮部由筛管、韧皮薄壁细胞及韧皮纤维束、石细胞组成。石细胞、晶纤维束与筛管群及韧皮薄壁细胞交互排列呈环带。韧皮射线为1列细胞。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凉血解毒。主风湿痹痛;脚气肿;肝炎;痢疾;烧烫伤;疥癣秃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红藤蓼

    药材名称红藤蓼别名竹叶舒筋、大活血、舒筋草、鹿蝉通筋草来源蓼科红藤蓼Polygonum emodi Meis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性味淡,微温。功能主治舒筋活血。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痛。

  • 金樱根

    《中药大辞典》:金樱根药材名称金樱根拼音Jīn Yīnɡ Gēn别名金樱蔃、脱骨丹(《生草药性备要》)。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根或根皮。8月至翌年2月,挖出,洗净,切断,晒干。性状

  • 荠宁

    药材名称荠宁来源唇形科石荠宁属植物荠宁Mosla grosseserrata Maxim.[Orthodon grosseserratus (Maxim.) Kudo],以根入药。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 《中药大辞典》:珂药材名称珂拼音Kē别名马珂、马珂螺(徐表《异物志》),珬(《通典》),马鹿贝(《动物学大辞典》)。出处《唐本草》来源为蛤蜊科动物凹线蛤蜊的贝壳。一般在冬季及春季采捕。原形态贝壳2片,

  • 桦树皮

    药材名称桦树皮拼音Huà Shù Pí别名白桦、桦树、桦木、粉桦、桦皮树来源桦树科植物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的柔软树皮。春季剥下树皮,或在已采

  • 木半夏

    药材名称木半夏拼音Mù Bàn Xià别名四月子、野樱桃(《纲目》)。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木半夏的果实。原形态木半夏,又名:枣皮树、骆驼花、多花胡颓子。落叶

  • 花木通

    《中药大辞典》:花木通药材名称花木通拼音Huā Mù Tōnɡ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假须蕊铁线莲的木质茎。8~10月采收,刮去外皮,切片,晒干。原形态木质藤本。叶对生;2回3

  • 庵 (艹闾)

    药材名称庵 (艹闾)拼音ān ( Cǎo Lǘ )英文名all-grass of keiske Wormwood别名庵(艹闾)草、庵 (艹闾)篙、淹 (艹闾)、覆(艹闾)、臭篙、庵蒿出处出自《神农本草

  • 穗花杉种子

    药材名称穗花杉种子拼音Suì Huā Shān Zhǒnɡ Zi别名硬壳虫、杉枣来源药材基源:为红豆杉科植物穗花杉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entotaxus argotaenia (Hance

  • 水皂角

    药材名称水皂角拼音Shuǐ Zào Jiǎo别名关门草、山梅豆(《东北药植志》),金豆子(《贵州民间方药集》),水通(《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山扁豆(《贵阳民间药草》),山茶叶(《东北常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