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豆豉姜

豆豉姜

《中药大辞典》:豆豉姜

药材名称豆豉姜

拼音Dòu Chǐ Jiānɡ

别名木浆子根(《分类草药性》),满山香(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澄茄根木姜子根(《四川中药志》),过山香、枪子蔃(《广东中药》)。

出处《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为樟科植物山鸡根茎。9~10月间挖取,洗净、晒干。

生境分部产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性状根呈圆锥形,表面棕色,有纵皱及颗粒状突起,横切面导管明显,质轻泡,易折断,断面淡黑色。气香,味辛辣。

性味辛,温。

①《分类草药性》:"性温。"

②《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辣,无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理气止痛。治感冒,风湿痹痛,胃痛,脚气。

①《分类草药性》:"治周身筋骨疼痛,发表,散风寒疹子,去膨胀,理气。"

②《南宁市药物志》:’行气止痛,祛风湿,理筋骨。治胃冷痛,孕妇水肿,跌打宽筋。"

③《广西中药志》:"治感冒。"

④《广东中药》:"祛风散寒,息肝风,消肿。治风湿痹痛,筋骨无力,产后脚软,痰湿脚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鲜者0.5~2两);或研末。外用:煎水洗。

复方①治感冒头痛,风湿骨痛:木姜子根、茎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②治冷气痛,胸口痛:木姜子根、茴香虫(阴阳瓦上炕干),研末,泡酒服。(《四川中药志》)

备注本品在四川地区与同属植物木姜子及清香木姜子的根,通称"木姜子根",同等使用。参见"木姜子"及"木椒根"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豆豉姜

药材名称豆豉姜

拼音Dòu Chǐ Jiānɡ

英文名Root of Mountain Spicy Tree,Mountain Spicy Tree, Fragant Litse, Aromatic Litsea

别名木浆子根、澄茄根木姜子根、过山香、满山香山苍子

出处出自《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山鸡椒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tsea cubeba (Lour.) Pers.[Laurus cubeba Lour.]

采收和储藏:栽培3-5年,9-10月采挖,抖净泥土,晒干。

原形态山鸡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m。叶和果实有芳香气。根圆锥形,灰白色;幼树树皮黄绿色,光滑,老树树皮灰褐色。叶芽无鳞片;幼枝细长,被绢毛。叶膜质,互生;叶柄细弱,长1-2cm;叶片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4-11cm,宽1.2-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苍白绿色,两面均无毛,羽状脉,侧脉每边6-10条,纤细,中脉、侧脉在两面均突起。花先叶开放,雌雄异株;伞形花序单生或簇生,总花梗纤细,长5-10mm,总苞片4,上有4-6朵小花,淡黄色;花被裂片6,倒卵圆形;能育雄蕊9,排成3轮,第3轮基部的腺体具短柄。雌花中退化雄蕊多数,子房卵形,花柱短,柱头头状。浆果状核果近球形,直径4-5mm,无毛,幼时绿色,成熟时黑色;果梗长2-4mm。花期2-4月,果期6-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山坡、丘陵、林缘灌丛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华南及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圆锥形。表面棕色,有皱纹及颗粒状突起。质轻泡,易折断,断面灰褐色,横切面有小孔(导管)。气香,味辛辣。

化学成分根皮含挥发油0.2%,内含柠檬醛(citral)约10%,香茅醛(citronellal)约8%-12%,以及芳樟醇(linalool)及其酯类等。近又从根中挥发性部分分得异胡薄荷醇(isopulegol)。根还含胡萝卜甙(daucosterol),山鸡椒醇(cubebaol)。树皮含生物碱,已分离得到右旋六驳碱(laurotetanine),N-甲基六驳碱(N-methyl laurotetanine),异紫堇定碱(isocorydine),木兰箭毒碱(magnocurarine)。近又从木部分得山鸡椒杷明碱(litebamine).

药理作用抗血栓及对微循环的影响 给兔静注山鸡椒根(豆豉姜)注射液2g/kg,能显着抑制血栓形成,抑制率为57.56%。临床治疗脑血栓患者,可使脑电阻图出现波幅增高,上升时间缩短,上升角度增大,血管阻力指数下降。电镜观察,患者甲皱微循环管襻数目增多,微血管扩张,血流流态改善,管袢血流速度变为均匀,静脉血中圆型和树型血小板百分率增加,而扩大型和聚集型明显减少,表明该药能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18%-80%),改善微循环,并能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对高聚集性血小板有解聚作用。

性味辛;温;苦

归经肝;脾;胃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理气止痛。主感冒;心胃冷痛;腹痛吐泻;脚气;孕妇水肿;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脑血栓形成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15-60g;或炖服;或泡酒服。外用:适量,煎水洗。

各家论述1.《分类草药性》:治周身筋骨疼痛,发表,散风寒疹子,去膨胀,理气。

2.《南宁市药物志》:行气止痛,祛风湿,理筋骨。治胃冷痛,孕妇水肿,跌打宽筋。

3.《广西中药志》:治感冒。

4.《广东中药》:祛风散寒,息肝风,消肿。治风湿痹痛,筋骨无力,产后脚软,痰湿脚气。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棕榈皮

    《中药大辞典》:棕榈皮药材名称棕榈皮拼音Zōnɡ Lǘ Pí别名拼榈木皮(《本草拾遗》),棕毛(《普济方》),棕皮(《本草求原》)。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叶鞘纤维。全年可采

  • 问题特

    药材名称问题特拼音Wèn Tí Tè来源药材基源:为壶藓科植物并齿藓的植物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traplodon mnioides(Hedw.)B.S.G.[T.bryoides(Zoeg.)

  • 鸡冠子

    《中药大辞典》:鸡冠子药材名称鸡冠子拼音Jī Guān Zi出处《本草抬遗》来源为苋科植物鸡冠花的种子。9~10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搓出种子,拣去杂质。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鸡

  • 玉带根

    药材名称玉带根拼音Yù Dài Gēn别名珊瑚枝(《生草药性备要》),拖鞋花,洋珊瑚(《广州植物志》),百足草、扭曲草(《南宁市药物志》),止血草(《广西中草药》)。出处《南宁市药

  • 迭裂黄堇

    药材名称迭裂黄堇拼音Dié Liè Huánɡ Jǐn英文名Thickwing Corydalis别名厚翅紫堇。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迭裂黄堇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

  • 杏子

    《中药大辞典》:杏子药材名称杏子拼音Xìnɡ Zi别名杏实(《别录》)。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果实。果熟时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杏仁"条。化学成分果

  • 牛蒡根

    《中药大辞典》:牛蒡根药材名称牛蒡根拼音Niú Bànɡ Gēn别名恶实根(《别录》),鼠粘根(《延年方》),牛菜(《本草衍义》)。出处《药性论》来源菊科植物牛蒡的根,10月间采挖

  • 还魂草

    药材名称还魂草拼音Hái Hún Cǎo别名打不死出处《陕西草药》来源为景天科植物轮叶景天的全草。夏、秋季采,洗净鲜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须根细。茎直立,不分枝

  • 蟑螂

    《全国中草药汇编》:蟑螂药材名称蟑螂拼音Zhānɡ Lánɡ别名偷油婆、蜚蠊来源蜚蠊科昆虫澳洲大蠊Periplaneta australasie Fabricius 或美洲蜚蠊(大蜚蠊)P.

  • 刺柏

    药材名称刺柏拼音Cì Bǎi别名山刺柏、刺柏树、短柏木来源柏科刺柏Juniperus taiwaniana Hayata, epith mut.,以根入药。生境分部陕西、甘肃、山西、福建、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