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八毒赤丸

八毒赤丸

药方名称八毒赤丸

别名李子豫赤丸、八毒丸、杀鬼杖、斩鬼丹、杀鬼杖子

处方雄黄(研)1两,真珠(研)1两,礜石(泥裹烧半日)1两,牡丹皮1两,巴豆(去皮心,熬)1两,附子(炮)1两,藜芦(炙)1两,蜈蚣1枚(炙,去足)。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五尸症积,及恶心痛、蛊疰、鬼气,无所不疗,鬼疰病。

用法用量李子豫赤丸(原书同卷)、八毒丸(《圣济总录》卷一○○)、杀鬼杖(《卫生宝鉴》卷二十)、斩鬼丹、杀鬼杖子(《不居集》下集卷十六)。

注意猪肉狸肉芦笋、生血等物。

临床应用1.鬼疰:入国信副使许可道到雄州,请予看脉。予诊之,脉中乍大乍小,乍短乍长。此乃气血不匀,邪气伤正。本官说:在路到邯郸驿中,夜梦一妇人,着青衣,不见面目。用手去胁下打了一拳,遂一点痛,往来不止。兼之寒热而不能食,乃鬼击也。予曰:可服八毒赤丸。本官言:尝读《名医录》中,见李子豫八毒赤丸,为杀鬼杖。予遂与药三粒,临卧服,明旦下清水二升,立效。又进白海青陈庆玉第三子,因昼卧于水仙庙中,梦得一饼食之,心怀忧思,心腹痞满,饭食减少、约一载有余,渐渐瘦弱,腹胀如蛊,屡易医药及师巫祷之,皆不效,又不得安卧,召予治之。予诊之,问其病始末,因思之:此疾既非外感风寒,又非内伤生冷,将何据而医?予思李子豫八毒赤丸颇有相当,遂合与五七丸服之,下清黄涎斗余,渐渐气调,而以别药理之,数月良愈,不二年身体壮实如故。

2.《医统》:戊午秋,甫在杭城过,遇饭店一妇,年三十,颇姿,因往神庙烧香,被热,途中饮凉水一碗,归而腹胀不食,渐觉昏闷,遂至妄言妄见,皆云附邪,巫祷不效,余带有八毒赤丸,因与七粒,令服下,遂下黑汁一桶,其妇遂软而伏卧不言,复进四君子汤,一剂而愈。

摘录《古今录验》引《胡录》,(见《外台》卷十三)

猜你喜欢

  • 瞿麦散

    《刘涓子鬼遗方》卷四:瞿麦散药方名称瞿麦散处方瞿麦白芷黄耆当归细辛芍药薏苡仁芎藭赤小豆末各30克制法上药九味,先以清酒或苦酒渍小豆,取出置于铜器中,熬干复渍,渍后复熬,反复五次。然后研末,过筛。功能主

  • 百消丸

    《寿世保元》卷二:百消丸药方名称百消丸处方黑丑(头末)2两,香附(米炒)1两,五灵脂1两。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消酒,消食,消痰,消气,消水,消痞,消肿,消胀,消积,消痛,消块。主

  • 清火豁痰丸

    药方名称清火豁痰丸处方大黄(酒蒸)90克礞石(煅)15克沉香6克黄芩(酒炒)60克黄连(酒炒)60克栀子(炒)60克连翘30克天南星(制)60克半夏(制)60克白术(炒)60克枳实(炒)60克 贝母(

  • 橘皮酒

    药方名称橘皮酒处方橘皮。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行气。主产后肌浮。用法用量每服2钱,酒调服。摘录《济阴纲目》卷十三

  • 干姜附子汤

    《伤寒论》:干姜附子汤药方名称干姜附子汤处方干姜60克附子5克(生用)功能主治治伤寒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竭;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用法用量上二味,以水300毫升,煮取

  • 回疔丹

    药方名称回疔丹处方蟾酥、银朱、雄黄各等分。制法上为末,枣肉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回生。主疔疮走黄。用法用量每服1丸,胡椒煎汤1钟,磨铁锈于汤内少许,灌下。摘录《仙拈集》卷四

  • 当归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当归汤药方名称当归汤处方当归干姜芍药阿胶各6克黄芩9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主衄血,吐血。用法用量以水9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备急千金

  • 保元丹

    《重楼玉钥》卷上:保元丹药方名称保元丹处方稻草不拘多少。制法密扎成把,候冬日放露天粪缸内,至春分取起,于长流水洗净污秽。置屋上,任日炽雨淋雪压,愈陈愈妙,再将草烧成黑灰,为末,每两加冰片3分,和乳极细

  • 补胎汤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二:补胎汤药方名称补胎汤处方参、苓、术、草、归、白芍、芎?、熟地、香附、陈皮、阿胶、杜仲、川断、乌梅、黄耆。功能主治补胎,益肝气。主妊娠一月,胎动不安。各家论述此方四君配黄耆以益气

  • 黄连启心汤

    药方名称黄连启心汤处方人参3克白术丹皮各9克黄连玄参各6克甘草3克桂枝1克半夏1.5克柴胡1克功能主治治五志厥阳之火太盛,遏抑于心包之内,致患关格,吐逆不得饮食,大、小便不通。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