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味补阴丸

加味补阴丸

《伤寒全生集》卷四:加味补阴丸

药方名称加味补阴丸

处方熟地、生地、麦冬、五味、当归川芎白术黄耆黄柏知母白芍山药砂仁茯神

制法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伤寒愈后,心血不足,阴虚发热,四肢无力,倦怠,眼昏耳聋,神气不宁,或夜梦遗精,或作寒热盗汗,饮食无味,不生肌肉,身体羸瘦,面色青黄。

用法用量盐汤送下。

冬月,加干姜;梦遗,加牡蛎、蛤粉、琐阳;腰腿骨酸无力,加虎胫骨、败龟版杜仲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四

《摄生众妙方》卷二:加味补阴丸

药方名称加味补阴丸

处方甘州枸杞(盐酒炒)2两,知母(盐酒炒)2两,黄柏(盐酒炒褐色)3两,生地黄(酒洗)1两,熟地黄(酒洗过,姜汁炒)2两,天门冬(去心)1两5钱,麦门冬(去心)7钱,干山药(微炒)1两,杜仲(姜汁炒去丝)2两,牛膝(去芦,酒洗)1两,当归(去芦,酒浸)1两,山茱萸(去核)1两,琐阳(酥炙)1两5钱(大便软者去5钱),菟丝子(酒浸1宿,炒,取末)1两,人参(去芦)7钱。

制法上为细末。用好白术与前药末相等为咀,用铜锅熬,先以水6大碗,熬至1碗取出听用;再以水5碗,熬至1碗取出听用;再以水4碗,熬至1碗,通前共水连渣以净袋滤过,文武火熬成膏,和前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养。主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心淡盐汤送下。

注意忌食白萝卜,诸血。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二

医学入门》卷七:加味补阴丸

药方名称加味补阴丸

处方黄柏4两,知母4两,牛膝3两,杜仲3两,巴戟3两,熟地3两,山茱萸3两,苁蓉2两,白茯苓2两,枸杞2两,远志2两,山药2两,鹿茸2两,龟版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扶下弱,补阴虚,泻阴火。主

用法用量每服80丸,空心盐汤送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准绳·伤寒》卷七:加味补阴丸

药方名称加味补阴丸

处方黄柏(盐酒拌炒)4两,熟地黄2两,知母(盐酒拌炒)2两,败龟版(醋炙)2两,虎胫骨1两,锁阳(醋炙)1两,白芍药(酒炒)1两,当归(酒浸)1两,川牛膝(酒洗)1两,杜仲(醋炙去丝)1两,砂仁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入猪脊髓5条,共捣和成,石臼内杵千余下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病后阴虚,精血不足,四肢少力,心神不宁,夜梦遗精,或虚热盗汗,饮食进少,不为肌肉,身体羸弱,面色青黄而无血色。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淡盐酒或盐汤送下。

若冬月大寒,加干姜(炮)5钱。

摘录《准绳·伤寒》卷七

《医钞类编》卷五:加味补阴丸

药方名称加味补阴丸

处方黄柏知母(俱酒炒)、败龟版(酥炙)、侧柏叶、枸杞、五味子杜仲(姜汁炒断丝)、砂仁各等分,炙草减半。

制法猪脊髓和地黄膏为丸。

功能主治肾阴虚,腰脊痛。

用法用量口服。

摘录《医钞类编》卷五

《便览》卷三:加味补阴丸

药方名称加味补阴丸

处方黄柏(盐酒炒)3两,北五味子1两,知母(去毛,盐水炒)3两,人参(去芦)1两半,龟版(酥炙)3两,枸杞(去萼)3两,天冬(去心)2两,琐阳(酥炙)2两,白芍(酒炒)1两半,当归(酒洗)1两半,牛膝(饭上蒸)2两,杜仲(姜炒丝尽)2两,故纸(酒炒)1两,沉香5钱,熟地5两(热酒浸透,另捣),干姜(炒紫)2钱,山茱萸肉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和猪脊髓3条,小枣30枚(去皮核),共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损。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淡盐汤送下;冬月酒送亦可。

注意忌白萝卜、牛肉、鱼腥。

摘录《便览》卷三

猜你喜欢

  • 温清丸

    药方名称温清丸别名温六丸(《医学正传》卷二)。处方干姜30克滑石甘草各60克制法上为末,蒸饼为丸。功能主治温散寒湿,止呕止泻。治寒湿阻于脾胃,呕吐泄泻。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温开水送下。摘录《丹溪心法》

  • 木香三棱丸

    《圣济总录》卷七十二:木香三棱丸药方名称木香三棱丸处方木香京三棱(煨,锉)槟榔(锉)各15克乌梅肉(炒)60克 缩砂仁30克 青橘皮(去白,焙)45克巴豆(去皮、心、膜,研出油)7.5克制法上七味,捣

  • 龙胆芦荟丸

    药方名称龙胆芦荟丸处方芦荟1两,胡黄连(炒)1两,龙胆草1两,川芎6钱,芜荑6钱,当归身1两半,白芍药1两半,木香8钱,甘草(炙)5钱。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功能主治三焦及肝胆二经积染风热,以致目生

  • 后天青龙散

    药方名称后天青龙散处方先天青龙散去薄荷、蒲黄,加珍珠2分,西黄2分。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一切红肿喉症,口疳腐烂。用法用量吹于患处,日1次。摘录《丁甘仁家传珍方选》

  • 滑石代赭汤

    《金匮要略》卷上:滑石代赭汤药方名称滑石代赭汤别名百合滑石代赭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处方百合7枚(擘)滑石9克(碎,绵裹)代赭石(如弹子大)1枚(碎,绵裹)功能主治养阴利水,和胃降逆。治百合病误

  • 吹鼻通顶散

    药方名称吹鼻通顶散别名通顶散处方滑石1分,瓜蒂7个(为末),麝香半钱,胡黄连1分(末),蟾酥半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鼻塞,不闻香臭。用法用量通顶散(《圣济总录》卷一一六)。摘录《圣惠》卷三十七

  • 麻黄细辛丸

    药方名称麻黄细辛丸处方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2两,细辛(去苗叶)半两,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甘草(炙,锉)半两,白术半两,栝楼根3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功能主治中风伤寒

  • 桂枝加归芍汤

    药方名称桂枝加归芍汤处方桂枝芍药甘草当归生姜大枣等量 芍药倍用功能主治治肾疟。腰脊痛,大便难,手足寒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五

  • 败鼓皮丸

    药方名称败鼓皮丸处方破旧铜鼓皮1张(切碎,河砂拌炒松脆,研末)。制法上以陈烧酒和糯米粉糊丸。功能主治湿滞肿满,峻逐日久,伤残脾阳,更损肾阳之水臌,腹大如箕,手足反瘦,逐渐坚胀,按之如鼓,旦食不能暮食,

  • 黄耆五两汤

    药方名称黄耆五两汤别名黄耆建中汤、黄耆建中散处方黄耆5两,白芍药3两,桂3两,甘草3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黄汗。用法用量黄耆建中汤(《易简》)、黄耆建中散(《济阴纲目》卷十三)。摘录《鸡峰》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