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管药条
药方名称化管药条
处方红升丹2两。
制法冷水浸1宿,去水阴干,研成细末,涂于经消毒而粘有米糊的纱纸条上,阴干即成。
功能主治拔毒生肌。主痈疽及瘰疬溃后,或肛瘘等。
用法用量用时将药条沿瘘管插入深处,每2至3天换药1次。
注意本方含有汞剂,宜慎用,注意防止汞中毒。
摘录《外伤科学》
药方名称化管药条
处方红升丹2两。
制法冷水浸1宿,去水阴干,研成细末,涂于经消毒而粘有米糊的纱纸条上,阴干即成。
功能主治拔毒生肌。主痈疽及瘰疬溃后,或肛瘘等。
用法用量用时将药条沿瘘管插入深处,每2至3天换药1次。
注意本方含有汞剂,宜慎用,注意防止汞中毒。
摘录《外伤科学》
药方名称保痘汤处方人参1钱,白术2钱,黄耆2钱,当归2钱,麦冬2钱,陈皮5分,荆芥1钱。功能主治大补脾胃之气,佐以补血。主痘疮7-8日,脾胃气弱,肝血不生,疮平浆薄,饮食少减。用法用量如痒,加白芷3分
药方名称八珍加肉桂补骨脂汤处方川芎、当归、白芍、熟地、人参、云苓、白术、甘草、肉桂、牛膝、川断、补骨脂、杜仲、山药。功能主治产未满月交合,损伤肾气,发热,四肢清冷,脉沉而细。各家论述产妇百日后方可交合
药方名称黄连凉膈甘桔解毒汤处方甘草、桔梗、黄连、黄芩、黄柏、栀子、连翘、薄荷、大力子、麦冬、升麻、山豆根。功能主治小儿毒火内甚,上攻咽喉而致痘疮发热,咽喉作痛,饮水难吞。用法用量加竹叶、灯芯,水煎服。
药方名称补气升阳和中汤处方生甘草1钱,酒黄柏1钱,白茯苓1钱,泽泻1钱,升麻1钱,柴胡1钱,苍术1钱5分,草豆蔻仁1钱5分,橘皮2钱,当归身2钱,白术2钱,白芍药3钱,人参3钱,佛耳草4钱,炙甘草4钱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江鳔丸药方名称江鳔丸别名左龙丸(《医宗金鉴》卷三十九)。处方江鳔15克(炒)野鸽粪15克(炒)雄黄3克(水飞)蜈蚣1对天麻30克 白僵蚕15克(炒)制法上为细末,分作三份:
药方名称护心至宝丹处方生石膏(捣细)1两,人参2钱,犀角2钱,羚羊角2钱,朱砂(研细)3分,牛黄(研细)1分。功能主治解入心之热毒。主瘟疫自肺传心,其人无故自笑,精神恍惚,言语错乱。用法用量将前4味药
药方名称茯苓茱萸丸处方茯苓、吴茱萸(汤浸5次,焙干)、芍药(不问赤白皆可用)、黄连(去须)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伤寒。用法用量每服15丸、20丸,温熟水送下。如无蜜,即用
药方名称当归补中汤处方当归、川芎、阿胶、艾叶、甘草、人参、黄耆、杜仲、白术、白芍、北味。功能主治过期不产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女科指掌》卷四
药方名称菖蒲梃子别名菖蒲锭子、菖蒲散处方菖蒲1两,附子半两(炮,去皮脐)。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耳中痛。用法用量菖蒲锭子、菖蒲散(《外科精义》卷下)。摘录《卫生宝鉴》卷十
药方名称伐木丸处方苍术1千克(米泔浸二宿)黄酒曲120克(同苍术共炒为赤色)皂矾500克(酣拌晒干,入瓶火煅)制法上药为末,醋糊丸,如桐梧子大。功能主治燥湿运脾,泻肝消积。主脾土衰弱,肝木气盛,皮肤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