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安息活血丹

安息活血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安息活血丹

药方名称安息活血丹

处方吴茱萸(汤浸七遍.焙干.微炒)、安息香(捣碎.入好酒研.澄去渣.银器内慢火熬成膏)、柏子仁(炒)、山茱萸(去核)、延胡索桃仁(去皮.尖.麸炒微黄色)、虎杖当归杜仲(去粗皮.炒)、附子(炮.去皮.脐)、木香,各二十两;泽兰(叶)、干姜(炮)、肉桂(去粗皮)、艾叶(微炒)、黄蓍(去芦)、牡丹皮,各二斤半;肉苁蓉(酒浸.焙)、厚朴(去粗皮.姜汁炙令熟),各五斤。

炮制上为细末,以前安息香膏,入白面同煮作糊和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冲任不足,下焦久寒,月事不匀,或来多不断,或过期不来,或崩中去血,或带下不止,面色痿黄,肌肉瘦瘁,肢体沉重,胸胁胀满,气力衰乏,饮食减少,一切血气虚寒,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圆,食前以温酒下,醋汤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局方》卷九:安息活血丹

药方名称安息活血丹

处方吴茱萸(汤浸7遍,焙干,微炒)20两,安息香(捣碎,入好酒研,澄去滓,银器内慢火熬成膏)20两,柏子仁(炒)20两,山茱萸(去核)20两,延胡索20两,桃仁(去皮尖,麸炒微黄色)20两,虎杖20两,当归20两,杜仲(去粗皮,锉,炒)20两,附子(炮,去皮脐)20两,木香20两,泽兰叶2斤半,干姜(炮)2斤半,肉桂(去粗皮)2斤半,艾叶(微炒)2斤半,黄耆(去芦)2斤半,牡丹皮2斤半,肉苁蓉(酒浸,焙)5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令熟)5斤。

制法上为细末,以前安息香膏入白面同煮作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冲任不足,下焦久寒,脐腹(??)痛,月事不匀,或来多不断,或过期不来,或崩中去血,或带下不止,面色萎黄,肌肉瘦瘁,肌体沉重,胸胁胀满,气力衰乏,饮食减少;一切血气虚寒。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醋汤亦得。

摘录《局方》卷九

猜你喜欢

  • 芎归泻心汤

    药方名称芎归泻心汤处方归尾川芎蒲黄丹皮各3克 桂心2.1克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治败血停积,上干于心,胸膈胀闷,烦躁昏乱,狂言妄语,如见鬼神者。用法用量上药水煎,调五灵脂(研末)3克,食后服。摘录《会约医

  • 清神养营汤

    药方名称清神养营汤处方麦门冬当归各3.6克川芎3克白芷2.1克薄荷甘菊羌活栀子各1.5克甘草1.2克升麻0.6克功能主治治头目不清利。用法用量上锉作一贴,加生姜3片,茶少许,煎服。摘录《东医宝鉴·外形

  • 白及膏

    《普济方》卷三一四:白及膏药方名称白及膏处方良姜、白及、沥青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嚼脂麻,水同熬为膏,入冷水共淀,用绊绢1片,火上摊作膏。功能主治蝼蛄疮。用法用量贴疮上。摘录《普济方》卷三一四《赵炳南

  • 涤痰丸

    《内外验方秘传》卷下:涤痰丸药方名称涤痰丸处方橘红2两,蒌仁3两,半夏2两,茯苓2两,苏子3两,沉香5钱,杏仁3两,贝母3两,海蛤粉2两,葶苈子1两5钱,明矾3两(煅),南烛叶2两,白芥子1两。制法上

  • 侧子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侧子散药方名称侧子散处方侧子(炮.七分半)附子(炮.七分半)人参(七分半)白术(煨.七分半)防己(半钱) 白茯苓(七分半)麻黄(七分半)防风(七分半)甘菊(一钱半)细

  • 归命丸

    药方名称归命丸处方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焙),桂半两(去粗皮),半夏半两(洗7遍去滑,焙),乌头半两(去皮脐),附子半两(去皮脐),干姜半两,硫黄(舶上者)半两,槟榔(锉)2枚,胡椒49粒,肉豆蔻(

  • 失血奇效丸

    药方名称失血奇效丸处方生地36克 茅根60克 侧柏60克山药30克薄荷30克茜草30克 大小蓟各30克蒲黄30克栀子30克黄芩30克(以上均炒炭存性)花蕊石30克 元参(去芦)60克 古墨60克三七6

  • 琥珀犀角膏

    《外科精要》卷下:琥珀犀角膏药方名称琥珀犀角膏处方真琥珀(研)犀角(镑)各3克 辰砂(研极细)茯神(去皮、心)各6克 片脑(研)少许人参9克酸枣仁(去皮,炒)6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和为膏,以瓷器收

  • 控涎丹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控涎丹药方名称控涎丹别名子龙丸(《外科垒生集》卷四)。处方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真者)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功能主治攻逐痰饮。治痰涎内

  • 苓泽芍药汤

    药方名称苓泽芍药汤处方茯苓3钱,泽泻3钱,半夏3钱,杏仁3钱,柴胡3钱,芍药3钱。功能主治耳流黄水。用法用量水煎半杯,热服。摘录《四圣心源》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