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当归芍药散

当归芍药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当归芍药散

药方名称当归芍药散

处方当归茯苓(去皮)、白术,各二两;川芎泽泻,各四两;白芍药八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妊娠腹中绞痛,心下急满,及产后血晕,内虚气乏,崩中久痢,并宜服之。

常服通畅血脉,不生痈疡,消痰养胃,明目益津。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金匮要略》卷下:当归芍药散

药方名称当归芍药散

别名六气经纬丸(《元和纪用经》)。

处方当归9克 芍药18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泽泻12克川芎9克

制法上六味,杵为散。

药理作用抗贫血作用 《中药通报>1957(1):42,本方有明显治疗贫血作用,各组成生药及混合制剂中均含有叶酸、复合叶酸、烟酸碱和维生素H等抗贫血成分,其中以当归川芎、芍药含量最高。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主妇人妊娠,肝郁气滞,脾虚湿胜,腹中疠痛。现用于妇女功能性水肿、慢性盆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妊娠阑尾炎,以及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脾功能亢进等属脾虚肝郁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温酒送下,一日三次。

备注本方主治妇人肝虚气郁,脾虚血少,肝脾不和之证,重用芍药以敛肝止痛,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合泽泻淡渗利湿,佐当归川芎调肝养血。诸药合用,共奏肝脾两调,补虚渗湿之功。

据《元和纪用经》所载,本方原用于养生,能"祛风,补劳,养真阳,退邪热,缓中,安和神志,润泽容色;散寒邪、温瘴、时气。安期先生赐李少君久饵之药,后仲景增减为妇人怀妊腹痛方。"

摘录金匮要略》卷下

《金匮》卷下:当归芍药散

药方名称当归芍药散

别名当归芍药汤、当归茯苓

处方当归3两,芍药1斤,茯苓4两,白术4两,泽泻半斤,芎?半斤(1作3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养血调肝,健脾利湿。主妇人妊娠或经期,肝脾两虚,腹中拘急,绵绵作痛,头晕心悸,或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舌质淡、苔白腻者。现用于纠正胎位。

用法用量当归芍药汤(《济生》卷九)、当归茯苓散(《普济方》卷三三九)。本方改为丸剂,名“六气经纬丸”(见《元和纪用经》)。改为片剂,名“当归芍药片”(见《重庆市中药成方制剂标准》)。

各家论述1.《金匮玉函经二注》:此与胞阻痛不同,因脾土为木邪所g,谷气不举,浊淫下流,以塞搏阴血而痛也。用芍药多他药数倍以泻肝木,利阴塞,以与芎、归补血止痛;又佐茯苓渗湿以降于小便也;白术益脾燥湿,茯、泽行其所积,从小便出。盖内伤六淫,皆能伤胎成痛,不但湿而已也。

2.《金匮要略论注》:(??)痛者,绵绵而痛,不若寒疝之绞痛,血气之刺痛也。正气乃不足,使阴得乘阳,而水气胜土,脾郁不伸,郁而求伸,土气不调,则痛绵绵矣。故以归、芍养血,苓、术扶脾,泽泻泻其余之蓄水,芎?畅其欲遂之血气。不用黄芩,(??)痛因虚,则稍挟寒也。然不用热药,原非大寒,正气充则微寒自去耳。

临床应用1.纠正胎位:用当归芍药散纠正妊娠七个月以上胎位不正者100例,复查87例,胎位转正者78例,未转正者9例。对63例(其余尚未分娩)追踪观察结果,分娩时头位56例,足位3例,臀位2例,横位2例。说明对妊娠七个月以上胎位异常者,本方能促进胎位转为正常。但在分娩时,发现少数产妇又转为异常胎位,提示胎位还会反复变动。

2.经后腹痛:郑某,女,30岁。患经后腹痛已半年,近月加剧,前来诊治。体矮小、孱弱,年幼多疾,初潮后月经不调,经期尚准,经后下腹拘急胀痛,时痛时止,时喜按,时按之反剧。舌苔薄腻,脉小弦。此肝肾不足,气滞湿阻之腹痛。治以当归芍药散合枳实芍药散加味。处方:茯苓、全当归各12g,白芍白术川芎各9g,枳实6g,菟丝子、丹参各18g,川断、桑寄生各15g。服五剂后,腹痛已除,腰酸已愈,精神亦振,并嘱下次月经后再服此方。隔二月后随访,经后下腹已无痛感。

摘录《金匮》卷下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当归芍药散

药方名称当归芍药散

处方当归白芍川芎茯苓泽泻陈皮砂仁白术甘草香附木香乌药紫苏葱白

功能主治妊娠因宿冷在于上、中二焦,或脏气虚,新触风寒,邪正相搏,心腹俱痛,痛伤胞络,必致胎动不安。

各家论述是方陈、术、砂、附、乌药祛心腹上下之宿冷客寒,葱、苏、芎、苓兼能解达寒邪,归、芍、白术自能保护胎气,微嫌泽泻一味为不可解也。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猜你喜欢

  • 加味明目地黄丸

    《眼科阐微》卷二:加味明目地黄丸药方名称加味明目地黄丸处方熟地8两,山药6两(饭上蒸过),山萸6两(去核,净蒸),泽泻3两(面煨),茯苓3两(去皮),全当归6两(酒洗),菊花2两(用白的),丹皮3两,

  • 银翘辛夷汤

    药方名称银翘辛夷汤处方银花9克连翘12克辛夷3克 山栀3克黄芩3克桑叶9克荆芥6克薄荷3克桔梗6克 生甘草3克丝瓜藤10克功能主治散风清热解毒。治鼻渊。风热上乘,肺失宣利,热毒壅盛,熏蒸鼻窍,鼻流浊涕

  • 槐鹅散

    药方名称槐鹅散处方槐鹅半两,侧柏(炙微黄)半两,荆芥穗半两,棕榈(烧灰)半两,黄牛角(角思)(烧灰)半两,牛膝(去苗)半两。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小儿痔疾,下血不止,热毒气流注,发歇疼痛。用法用量每服

  • 沉香天麻煎

    药方名称沉香天麻煎处方五灵脂4两,赤小豆4两,附子4两,白术4两,天麻2两,玄参1两,干蝎(去毒)1两,羌活1两,防风1两,地榆1两,沉香1两(酒1升,煎成膏)。制法上药以沉香膏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

  • 一品山药

    药方名称一品山药处方生山药500克 面粉150克 核桃仁什锦果脯蜂蜜各适量 白糖100克 猪油 芡粉少许制法将生山药洗净,蒸熟,去皮,放小搪瓷盆中加入面粉,揉成面团,再放在盘中按成饼状,上置核桃仁、什

  • 清血散

    药方名称清血散处方当归川芎白芍药黄芩(中枯者)熟地各3克(以上均用酒浸)茯苓陈皮各2.4克 生甘草红花(酒浸)各1.5克生姜3片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酒渣鼻。用法用量水煎,调入五灵脂末少许,空腹时热

  • 大甘遂丸

    药方名称大甘遂丸别名甘遂丸处方芫花(熬)1两,甘遂1两,葶苈子(熬)1两,大黄1两,苦参1两,大戟1两,芒消1两,贝母1两,桂心1两,杏仁30枚,巴豆30枚(去心皮,熬),乌喙3分(炮令折)。制法上药

  • 樗白皮丸

    《仁术便览》卷四:樗白皮丸药方名称樗白皮丸处方樗根白皮山茱萸(去核)苦参香附各15克龟版栀子各60克黄柏30克干姜贝母各6克白术白芍各23克 白葵花15克制法上药研末,酒糊为丸。功能主治主白带。用法用

  • 红龙夏海汤

    药方名称红龙夏海汤处方红牛膝12克,地龙12克,海藻30克(另包水洗),夏枯草30克。功能主治清肝,平肝,潜阳,镇痉熄风。主肝阳上亢。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黎炯方

  • 加减大承气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加减大承气汤药方名称加减大承气汤处方生川军 风化消枳实各15克 煅礞石皂荚各6克功能主治治醇酒厚味,痰热内蕴,或天气极热,盛怒不释,致发狂证。用法用量水煎,冲入猪胆汁、米醋各15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