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牛黄上清丸

牛黄上清丸

《中国药典》:牛黄上清丸

药方名称牛黄上清丸

处方牛黄2g薄荷30g菊花40g荆芥穗16g白芷16g川芎16g栀子50g黄连16g黄柏10g黄芩50g大黄80g连翘50g赤芍16g当归50g地黄64g桔梗16g甘草10g石膏80g冰片10g

性状为红褐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苦。

炮制以上十九味,除牛黄冰片外,其余薄荷等十七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用。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牛黄上清丸

药方名称牛黄上清丸

处方黄连24克 生石膏120克黄芩75克薄荷45克莲子心60克白芷24克桔梗24克菊花60克川芎24克赤芍24克当归75克黄柏15克荆芥穗24克栀子75克大黄120克甘草15克连翘75克朱砂18克 明雄黄18克牛黄3克冰片15克

制法上药中朱砂雄黄牛黄冰片分别研细,黄连等十七味药轧为细粉,与上四味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蜡皮封固,阴暗干燥处保存。

功能主治清火解毒,消肿止痛。治三焦火盛,头痛目赤,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痛,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每服1丸,日服一至三次,温开水送下。

注意孕妇忌服。

备注方以牛黄清心肝实火为君;配菊花薄荷连翘荆芥穗、白芷川芎桔梗甘草轻清上浮,疏风清热为臣;佐以黄芩黄连黄柏栀子苦寒燥湿,清热解毒;加石膏清泄气分实热,冰片辛凉散火,通窍利咽;又以大黄苦寒泄下,荡涤瘀热;赤芍当归地黄清热凉血散瘀。诸药配伍,具有良好的清热泻火,散风止痛功效。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猜你喜欢

  • 车前八珍散

    药方名称车前八珍散处方白茯苓2钱,白术(土炒)2钱,当归2钱,川芎2钱,人参1钱5分,白芍1钱5分,车前1钱,熟地1钱,炙甘草8分。功能主治胎前小便不通。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宁坤秘籍》卷上

  • 蕤仁散

    药方名称蕤仁散处方蕤仁23克决明子23克黄连30克(去须)柴胡30克(去苗)葳蕤30克 川大黄23克(锉碎,微炒)黄耆30克(锉)甘草15克(炙微赤,锉)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功能主治治眼生花翳。用法用

  • 肚蒜丸

    药方名称肚蒜丸处方獖猪肚1枚,大蒜。制法将肚净洗去脂膜,入大蒜在内,以肚子满为度,煮之,自晨至晚,以肚蒜糜烂为度,杵成膏子,入平胃散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水泻。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以盐汤

  • 茴香雀酒

    药方名称茴香雀酒处方舶上茴香3钱,胡椒1钱,砂仁2钱,辣桂2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肾冷疝气,偏坠急痛。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茴香小雀酒”。摘录《直指》卷十八

  • 大黄化毒汤

    《痘疹全书》卷下:大黄化毒汤药方名称大黄化毒汤处方升麻、归尾、生地、桃仁、红花、枳壳、大黄、槟榔、麻子仁。功能主治痘出之初,腹痛,大便燥结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痘疹全书》卷下《治痘全书》卷十四:大

  • 小儿百寿丸

    药方名称小儿百寿丸处方钩藤45g僵蚕(麸炒)45g胆南星(酒炙)75g天竺黄75g桔梗30g木香75g砂仁45g陈皮75g苍术(制)75g茯苓30g山楂(炒)150g 六神曲(麸炒)45g麦芽(炒)4

  • 絿云散

    药方名称絿云散处方柏叶3两,百合3两,人参3两,阿胶(炙令燥)3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吐血。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糯米粥饮调下。摘录《普济方》卷一八八

  • 换肌散

    《卫生宝鉴》卷九:换肌散药方名称换肌散处方白花蛇黑乌蛇(各酒浸一宿)地龙(去土)蔓荆子威灵仙荆芥甘菊花 沙苑蒺藜苦参紫参沙参甘草(炙)不灰木木贼九节菖蒲天门冬赤芍药 定风草何首乌胡麻子(炒黄)木鳖子草

  • 葫芦花汤

    药方名称葫芦花汤处方葫芦花不拘多少(八月采,阴干)。功能主治令小儿痘疮或不出,纵出亦稀少。主用法用量入除夜蒸笼汤浴儿。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七

  • 花草汤

    药方名称花草汤处方生甘5钱,金银花3两,当归1两,玄参5钱,花粉2钱,白矾1钱,附子1片。功能主治痈疽初起。用法用量水煎服。初起1服即消,肿起者2服即消。摘录《惠直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