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香薷汤

香薷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薷汤

药方名称香薷汤

处方扁豆(炒)、茯神厚朴(去粗皮.姜汁炒),各一两。香薷(去土)二两,甘草(炙)半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宽中和气,谓荣卫。治饮食不节,饥饱失时,或冷物过多,或硬物壅驻,或食毕便睡,或惊忧恚怒,或劳役动气,便欲饮食,致令脾胃不和,三痞滞;

内感风冷,外受寒邪,憎寒壮热,遍体疼痛,胸膈满闷,霍乱呕吐,脾疼翻胃;

中酒不醒;四时伤寒头痛,并进三服,得汗即痊。

常服益脾温胃,散宿痰停饮,能进食,辟风、寒、暑、湿、雾露之气。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沸汤点服,入盐点亦得,不拘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香薷汤

药方名称香薷汤

处方扁豆(炒)茯神厚朴(去粗皮,锉,姜汁炒)各30克香薷(去土)60克甘草(炙)1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感受暑湿,饮食不节,脾胃不和,憎寒壮热,身体疼痛,胸膈满闷,霍乱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6克,沸汤点服,入盐点亦得,不拘时。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猜你喜欢

  • 加减黄耆汤

    药方名称加减黄耆汤处方黄耆9g,党参1.5g,炒白术9g,甘草6g,陈皮1.5g,蔓荆子3g。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除湿。主胞虚如球。初起不痛不痒,不热不红,胞睑浮肿如悬球状,举脸无力,稍有下垂,按之

  • 蒿虫丸

    药方名称蒿虫丸处方朱砂1钱,轻粉1钱。制法上为细末,取青蒿节内虫(须七月初旬取,迟则生翅飞去)同研,丸如麻子大,晒干,瓷罐收贮。功能主治小儿惊风。用法用量每服1岁1丸,人乳汁调化下。摘录《慈幼新书》卷

  • 葱粥

    《圣惠》卷九十六:葱粥药方名称葱粥处方葱白10茎(去须,切),黄牛乳3合,粳米3合。功能主治五淋,小便赤涩,脐下急痛。用法用量上先以乳炒葱令熟,即入米水,依寻常煮粥,食之。摘录《圣惠》卷九十六《圣济总

  • 松叶酒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松叶酒药方名称松叶酒处方青松叶,一斤。炮制青松叶一斤,细挫如豆,木石臼中捣令汁出,用生绢囊贮。以清酒一斗浸二宿,近火煨一宿;或无酒止用水浸,亦可。功能主治治中风口眼歪斜,亦治三

  • 妇女止痛酒

    药方名称妇女止痛酒处方小红花1两,茶香根2两,刮金板5两,香附子2两,小血藤3两,月月红6两,对月草6两,茴香根2两,血当归3两,茜草根3两,女儿茶3两,益母草6两,三月记根3两。制法用干酒10斤,泡

  • 防风百解散

    药方名称防风百解散处方麻黄(去根节)3两,甘草(锉,炒)2两,防风2两,苍术半斤(为末,炒黄)。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伤寒风头痛,项强,身体疼痛,肌热恶寒,咳嗽喘促。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钟半,葱白3

  • 加味龙胆泻肝丸

    药方名称加味龙胆泻肝丸处方当归3钱,杭芍5钱(生),生地5钱,炒栀3钱,胆草3钱(酒),醋柴3钱,香附4钱(炙),姜黄3钱(片),木通1钱5分,泽泻1钱5分,车前2钱,桔梗3钱,桑枝3钱,甘草1钱。制

  • 白米粉

    药方名称白米粉处方早白稻粳米。制法上为粉。功能主治小儿初生,血皮赤色有红筋。用法用量扑之,肌肉自生。摘录《仙拈集》卷三

  • 金箔丹砂散

    药方名称金箔丹砂散处方人参1钱,白术1钱,甘草1钱,茯苓1钱,犀角1钱,南硼砂1钱,白药子半钱,牙消半钱,甜消半钱,龙脑、麝香(任意使)。制法上为末,以盒收之。功能主治小儿一切惊候。用法用量每服半钱1

  • 消积化痞丹

    药方名称消积化痞丹处方白术150克茯苓90克六曲60克 地栗粉240克鳖甲500克(醋炙)人参15克甘草30克白芍90克半夏30克白芥子30克 萝卜子15克厚朴15克肉桂9克附子3克制法为末,蜜为丸,